589
近年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升溫,雙方貿易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全球供應鏈正經歷調整重組。本文探討美中經貿互動關係、美中貿易結構變化及美國外人及海外投資審查機制對投資趨勢影響。綜合而言,美中關係對全球經濟之影響及意涵,包括對全球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美國推動關鍵供應鏈檢討政策下,重視製造業投資回流與關鍵科研在地研發;美國重視結盟抗中戰略,IPEF供應鏈協定展現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的決心;加、越、台、韓、墨等國受惠美國轉單效益;以及美國半導體出口管制對台灣帶來挑戰與機會。
文:許裕佳、聶廷榛
美中關係是全球經濟中備受關注的議題,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其經貿互動不僅影響兩國本身發展,亦對全球經濟體系產生廣泛效應。近年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升溫,雙方貿易結構發生明顯變化,並且疫情讓各國企業意識到供應鏈穩定、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全球供應鏈正經歷調整重組,以適應新的國際大環境。本文首先說明近期美中經貿互動情況,其次分析過去10年美中對外和雙邊貿易發展趨勢,以及美國投資審查機制與美中雙邊投資發展趨勢,最後綜合研析美中關係對全球經濟之影響及意涵。
美中經貿互動關係
拜登總統執政於今(2023)年步入第3年,然而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仍未有所趨緩。延續前任川普總統的政策思維,拜登政府顯然並未軟化對中立場,並在2022年10月透過「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NSS)之公布,明確劃出美中關係的輪廓。NSS指出,美國未來10年已進入與中國大陸競爭的「決定性十年」(decisive decade),並以投資、結盟、競爭三大主軸尋求中國大陸在經貿和軍事上的實力平衡。在投資上,美國將以投資國內科研提升美國本土競爭與創新能力、鞏固美國本土民主和戰略優勢;在結盟上,美國將與志同道合且共享民主價值的盟友合作,協調採取對中行動;在競爭上,美國則將與中國大陸就其不公平貿易行為和對區域威脅,展開負責任地競爭。自NSS公布後,今年2月又發生中國大陸間諜氣球事件,美中關係一度降至歷史低點,同時美中關係也隨著台美交好而時有局勢變化,因此美中進入全面戰略競爭階段已成定局,雙方經貿互動短期之內恐難有改善空間。
觀察拜登政府過去3年與中國大陸在經貿方面的「良性面」互動上,首先,2020年1月由川普政府簽署之美中第1階段協議,在中國大陸持續採取消極態度下,不僅採購承諾的履約進度相當緩慢,且各項承諾改革措施亦未見有明顯改善,因此拜登政府任內已未再有任何雙邊談判進展。至於301關稅戰雖有延續,但301措施並未明顯解決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加上美國去年出現嚴重通膨危機,以及可能影響美國製造業回流,故美國持續在行政部門、立法部門中,檢討相關措施的展延必要性,或對部分產品適用豁免程序,顯示美中之間已不再就301關稅戰有所拉鋸。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2年10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