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過去兩年來,企業如何落實ESG成為相當熱門的議題。對於本來就缺乏資源與人力的中小企業而言,突然之間要將「環境」、「社會」等這些責任內生化,擔負起這些成本,自然會相當地猶豫。本文(註1)將從聯合國歷年氣候變遷大會所帶動的ESG趨勢共識形成演進、以及所促成的商機等兩個重要源頭進行說明。接著,說明在這些商機、品牌供應鏈綠化及綠色金融的趨勢下,為中小企業帶來哪些可以或應該要轉型的策略作法。最後,說明從零開始,到底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與採行策略分析作為。
文:林欣吾
過去兩年來,企業如何落實ESG成為相當熱門的議題,讓台灣ESG的人培、顧問及輔導等服務相當活絡。這個趨勢,除源於金管會決定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升級為以涵蓋ESG的永續報告書,並依序宣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要求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應訂定盤查及查證之時程,強化企業董事會永續發展責任,藉著綠色金融擴大對中小企業永續行為的影響力外,蔡總統在2021年地球日宣布台灣將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大步前進,讓經濟部及環境部推動淨零的相關作為,也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不過,由於上市櫃公司需在一定期間編制永續報告書的硬性規定,真正帶動的ESG行動,也大多限於上市櫃公司;大多數中小企業對於ESG,依然有著「我為何要推動ESG」、「如何評估推動ESG的成本效益」、「如何設定ESG目標與規劃」及「如何擬定可持續策略」等等的疑問。在這些疑問底下,並未真正吸引中小企業在ESG議題上的投入;所以,也讓諸多提供ESG人培、顧問及輔導服務的組織期待落空。
確實,對於本來就缺乏資源與人力的中小企業而言,突然之間要它擔負起「環境」、「社會」等原本不存在的責任;這些責任本來都是外生的,要求中小企業將這些責任內生化,擔負起這些成本,而且可能只是單純的成本付出,無法得到明確的營收效益或成本降低時,企業主當然會相當地猶豫。
在這樣的觀察下,發現到其實有必要避開政府由上而下的政策思維:「單純指示或必須輔導中小企業需落實ESG」的政令作法;而必須從有利於中小企業營運與發展,從個別中小企業推動ESG可能帶來的利益及可能降低的成本等具體的效益觀點,引導中小企業朝更長遠發展的面向思考,促使更多早期覺醒的中小企業開始朝減排淨零、對社會發揮影響及落實法遵與揭露資訊的企業策略方向邁進,避免台灣中小企業落入因氣候變遷預期所帶來之「溫水煮青蛙」的情境發展;然後,再藉著引發在地及行業內中小企業彼此的競爭,進一步促使更多中小企業朝ESG永續經營的方向動起來。 為說明個別中小企業推動ESG可能帶來的效益及可能降低的成本,以下將從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聯合國歷年氣候變遷大會所帶動的ESG趨勢共識形成演進、以及所促成的商機等兩個重要源頭,包括化解氣候變遷與減碳的強烈需求、帶動諸多品牌朝綠色靠攏以及引領各國投資工具的綠色化等趨勢,分別進行說明。接著,將以簡單說明在這些商機、品牌供應鏈綠化及綠色金融的趨勢下,分別為中小企業帶來哪些可以或應該要轉型的策略作法。最後,將說明在對於ESG帶來的轉型機會方向下,從零開始,到底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與採行策略分析作為。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3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