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印度 區域製造的南進首選
正在加載......
印度 區域製造的南進首選

589

 

隨著印度經濟迅速成長,該國已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並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鑒此,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全國工業總會與台灣印度經貿協會於今(113)年4月16日攜手舉辦「2024臺印投資商機論壇」,論壇由全國工業總會印度分組蔡榮騰副召集人主持,並邀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陳佩利副署長、台灣印度經貿協會歐晉德理事長、印度台北協會楊丹杰副會長、DIGITIMES黃逸平副總經理、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正杰特助共同探討印度投資商機。

 

文:陳以珊

 

 

 

 

許多廠商因印度髒亂與落後的印象,未將其列為投資首選。但隨著印度經濟迅速成長,該國已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並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許多業者感嘆:「每到印度一趟,都能感受其發展之迅速。」確實,從印度行動數據2G、3G到4G的跳躍發展,顯示印度政府在基礎建設的積極行動及轉型的決心。對我商而言,無論選擇在印度投資布局,或是拓銷到當地市場,都不應再忽視這個潛力無窮的經濟體。 

 

鑒此,在經濟部的支持下,全國工業總會與台灣印度經貿協會於今(113)年4月16日攜手舉辦「2024臺印投資商機論壇」,由全國工業總會印度分組蔡榮騰副召集人主持,邀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陳佩利副署長、台灣印度經貿協會歐晉德理事長、印度台北協會楊丹杰副會長、DIGITIMES黃逸平副總經理、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正杰特助蒞臨,與現場業者共同探討印度投資商機。 

 

印度人口趨勢與前景 

 

蔡榮騰副召集人開場指出,在全球五百強企業中,高達三成的企業由印度裔CEO所領導。不僅如此,台灣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印度高級人才。以台達電子為例,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業務均是由印度籍的Sharma先生領軍,可以見得印度在國際性的場合一直相當活躍。同樣在人才議題上,與會代表咸認同14億的人口紅利是印度發展的優勢所在。楊丹杰副會長表示,印度至少還有40年的人口紅利;黃逸平副總經理則以2023年到2035年印度與中國人口數字舉例,估計到了2035年,印度10~19、20~29、30~39歲人口,將分別比中國多1.7、1.4、1.5倍,這些年輕化人口,意味著眼力、反應更好,並更適合從事精密工作;不但如此,年輕族群將更能適應新興科技,當未來全世界都缺乏人才時,印度的年輕勞動力幡然變成最稀缺的資源。至於近幾年熱門的投資地越南,因有限的勞動力及土地,可預見3~5年該國製造業發展空間即將飽和,如業者有意長期經營、擴大生產規模,印度仍會是企業的最終目的地。 

 

除著眼於勞動力,印度內需市場也為許多業者所重視。目前,印度市場上的電子科技產品主要由外商主導,僅有少數耳機與智慧手錶是當地品牌。如果是電子業者,進軍印度通常鎖定大型品牌客戶,以參與其供應鏈;倘為汽車領域,則有塔塔或其他當地品牌可選擇合作。但普遍而言,台商進入印度市場初期,難以一蹴尋得合適買主或通路,除了參展、與當地商會聯繫外,可以強化與當地企業的策略合作,協助台商深入理解當地文化及市場需求,因應調整產品服務。要注意的是,若要在當地建立自有品牌,應掌握差異化、價格競爭力兩點,正因當地產品普遍有價格競爭優勢,我商產品如不具明顯差異性,則須在價格部分創造足夠競爭條件。 

 

黃副總經理提醒,不只印度,亦可將目標市場範圍擴大至周邊國家,若能善加運用地緣優勢,將中東(如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東非(如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坦尚尼亞)更廣大的市場一併考量,將能發掘到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投資機會。事實上,2022年印度前十大出口市場便為阿聯酋、孟加拉、新加坡等周邊國家,建議業者可以此為基礎,規劃印度市場的拓展策略。 

 

營運實務面面觀 

 

眾所皆知,美中貿易爭端、新冠疫情,加上氣候變遷、地緣衝突持續影響,全球企業為因應變局,從以往的長鏈思維逐漸調整為區域製造模式,更紛紛以「中國加一」策略,務實分散營運風險。其中印度正是東南亞與東非的區域製造中心,狹龐大人口紅利,逐步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林特助會中以正崴經驗分享,建議企業應思考本身在供應鏈上、中、下游的定位,考量其區位策略。舉例而言,正崴公司以零組件半成品為主,係以客戶需求為首要條件,其次則為關稅障礙、原產地證明等因素;如企業目標是服務當地市場,則須評估產品稅率或當地員工素質。在區位考量下,即便印度現階段的基礎建設無法完全滿足正崴需求,仍選擇配合客戶投入成本,因應缺水申請鑿井,預防缺電而發電備載。除前述原則,林特助更依投資優惠、人力資源、土地租賃等面向,分享公司實際經驗。 

 

投資優惠方面,可區分兩類,一為稅務減免,二為現金補貼。稅務減免因全球單一稅賦制的實施,減免幅度恐受影響;而現金補貼,因須支付後才能申請,作業流程冗長。林特助強調,投資優惠應為額外收益,切勿將其視為企業主要競爭力來源。建議企業提升本身競爭力,才是長久之道。此外,許多業者在實務上為加快行政程序,會支付所謂的咖啡錢。渠提醒,付咖啡錢不意味不須遵守法規,或可處於灰色地帶,如欲透過此舉達到目的,將對企業經營帶來極大風險,不可不慎。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由於正崴是製造工廠,透過人力派遣公司僱用許多直接生產人員(Direct Labor, DL),以避免潛在勞資或工會問題。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產科研究所的南向調查,員工素質較低為企業普遍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以本文所探討的印度而言,因幅員遼闊,29個邦聯的文化宗教截然不同,加上與華人文化本身思維差異,需格外花更多心力取得共識。比如,非每位印度員工都懂得英文,公司在標準流程或溝通上須準備印地語等2至3種語言。雖然印度員工不習慣住宿舍,下班傾向回到居住的村落,正崴仍提供員工宿舍以維持人員穩定性;而種性制度,是印度人員管理上備受關切之議題,正崴實務管理上係安排3名印籍主管平行競爭,一方面減緩高低種姓管理衝突問題,一方面可避免因離職而導致的工作中斷;由於印度文化中存有機會主義的觀念,對於欲爭取權益的員工,正崴各廠區均設有員工反映窗口,可透過QRCode直接傳遞給廠長,以達雙向溝通無礙。 

 

事實上,印度雖有充沛勞動力,但以正崴所屬地區來看,願意就業之比例僅有四成,女性就業率只有一成,更不論勞動人口參差不齊的問題。正因勞動素質無法一步到位,爰以漸進管理方式,先求有、再求好,並透過做中學,強化教育訓練。隨著印度經濟成長率加快,基本工資節節調整,因應未來愈來愈難取得的人力,正崴也導入自動化設備,超前部署。 

 

土地方面,企業取得方式概分兩種,一是向政府批地,其二則是向已經開發的工業區購買土地。前者必須往前追溯二、三代以上的所有權,以保障後續使用權益。如選擇購買工業區土地,可考慮台灣在印度建的第一個高科技產業園區TIIP(Technology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Park),除了不動產服務,TIIP也與地方政府合作,引進電動車、電子產品等產業,完善區域供應鏈;不僅如此,公司設立登記、簿記服務、會計及稅務服務、人才招攬,其他法務諮詢、市場調查、業務拓展,都能滿足台商所需。 

 

常見業者問題 

 

對於許多業者所關心「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LI)」以及「設計補助計畫(DLI)」的落實進度與台商機會,黃副總經理表示,PLI並非企業主要投資原因,係屬Nice to Have範圍,目前台灣僅有鴻海取得該優惠。外界對於PLI表示政策不如預期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獎勵金額不具誘因,二則是有誘因,惟實際執行困難。譬如,企業可能預計擴增生產線,而後卻發現關稅比預期來得高,而無法維持原計畫。至於DLI是半導體設計補助,為的是促進印度製造,扶植當地品牌,並催生本土供應鏈。但能符合條件的申請不多,由於印度境內專門設計品牌相對少,外商不容易找到相對應的客戶,而只能維持印度的生產現狀。 

 

此外,會中業者回饋,曾在印度遭當地政府要求,聘請一定比例的當地員工。楊丹杰副會長回應,地方官員通常鼓勵雇用當地人,以促進就業,憲法並無硬性要求,企業仍可依照實際需要聘僱。歐晉德理事長補充,當地政府在企業買地、建廠時,確實會提出該條件,但合理情形下,會在條件後補充「在符合企業需求前提」之但書,企業仍可協調所需人力。 

 

如陳佩利副署長所言,現在是企業南向最好的時機,鼓勵企業向外邁出第一步。若在布局過程中遇到任何障礙,工總與經濟部聯手,整合公私部門力量,協助解決投資上的問題,為企業提供可靠的支持。(作者為工總國際處資深專員)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