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
中小企業在實施數位轉型時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在組織文化、技術與設備、空間及成本限制和人才短缺等方面。中小企業若要成功實施數位轉型,必須全面考慮技術、文化、人才及營運策略的融合。透過內部文化的調整、技術的創新應用、空間和成本的優化配置以及人才培養和引進的策略,企業方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中保持競爭力,實現持續成長。本文以星展銀行、中鋼公司、某台灣精密機械製造企業為例,說明四個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點。
文:張舜傑
數位轉型近年來因為數位型企業後發先至的超越實體企業或實體企業紛紛擁抱數位轉型而受到重視。那什麼是數位轉型?可將其拆為數位與轉型兩個部分來看,根據資策會MIC的定義,「轉型」指的是「企業長期經營方向、營運模式及其相應的組織架構、資源配置方式的整體性改變。是企業重新塑造競爭優勢,轉變成新的企業型態的過程。」「數位」指的又是什麼呢?數位指的是數位科技,例如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或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等,是產業或企業用來進行轉型的工具。以此,資策會 MIC將「數位轉型」定義為「以數位科技大幅改變企業價值的創造與傳遞方式」,轉型的結果將展現於客戶體驗、營運流程、新產品/服務/市場、新商業模式、數位創新能力、數位資產的累積、數位的組織文化等的改變。(註1)
數位轉型三階段
在開始探討中小企業怎麼運用AI進行數位轉型之前,可以先了解何謂數位轉型三階段,用來評估企業當下的數位轉型準備狀態。而數位轉型三階段因循漸進則為數位化、數位優化與商模再造,數位化為數位轉型的基本功,落實無紙化,用數位方式取代紙本文件;數位優化則是導入數位工具後,提升業務效能與顧客體驗,但尚未達到開創新商業模式的程度;商模再造則是透過引入新科技或數位工具,開創了一個因為數位科技而發展出來的新商業模式。在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期間,因為停止實體上班上課更是加速了數位轉型的進展,在沒有電子公文系統的機構,一級主管必須親簽紙本公文,遠距導致紙本公文堆疊如同一個成人般的高度,電子公文系統可讓主管即使出差、會議、交通中皆可即時線上簽署重要急件公文,因此數位化為數位轉型的基本功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遠距期間,線上簽名工具可提供同仁與客戶安全的數位簽署環境,提升服務過程的客戶體驗,增加了業務工作的效能,此為常見的數位優化效益。最後則是筆者認為的數位轉型精神體現,商模再造,例如生產力軟體廠商Adobe與Microsoft因為網路品質與雲端科技的普及,紛紛從買斷式套裝軟體轉型為訂閱制雲端服務(註2、3),創造了營收大幅正成長,商業模式從產品製造轉型為服務提供。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6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