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台商撤出中國大陸應注意事項
正在加載......
台商撤出中國大陸應注意事項

589

 

受到近年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戰、産業升級、及供給側改革等影響,部分台商已調整全球産業布局,並逐步移出、裁撤或調整部分在大陸業務、産線及資産;台商自大陸撤資前,首應考量自身主觀及客觀條件,如:業務、財務及股東、家族、二代經營意願,並應配合大陸政策及法規,分別考慮成本、效益、合規性及未來市場前景。本文依中國大陸法律相關規定,就撤資時,股權轉讓、資產處分及清算、解散等退場模式應注意事項進行說明。

 

文:蔡步青

 

 

 

 

受到近年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戰、産業升級、及供給側改革等影響,部分台商已調整全球産業布局,並逐步移出、裁撤或調整部分在大陸業務、産線及資産,退場方式包括股權轉讓、資產處分或直接辦理清算、解散等模式,也有選擇不循正常方式退場;為此,本文擬依中國大陸法律相關規定,分析股權轉讓、資產處分及清算、解散等退場模式的應注意事項。 

 

台商自大陸撤資前之評估 

 

台商自大陸撤資前,首應考量自身主觀及客觀條件,如:業務、財務及股東、家族、二代經營意願外,並應配合大陸政策及法規,分別考慮以下因素: 

 

一、 成本:包括為達成産業升級的成本,如自動化設備、管理系統的升級,或生産線因應成本、政策或客戶需求等因素而調整的成本等; 

 

二、 效益:包括業務重組對於公司整體帶來的效益,如業務轉型、產品研發、原材料採購、與分包商間之關係等; 

 

三、 合規性:包括合法合規的必要成本,如大氣汙染防治、汙水防治、安全生產、環安衛設備的成本等; 

 

四、 未來市場前景:應評估是否符合政府産業政策及市場發展,如是否為高汙染、高耗能的產業,是否符合「十四五」計畫(註1)的政策等。 

 

此外,台商應多方從撤資的法律風險、合約管理、稅務、資產處分、資金回台等角度審慎評估,以下就台商自大陸撤資不同模式析論應注意事項。 

 

台商自大陸撤資應注意事項 

 

一、股權轉讓模式應注意事項 

 

台商企業如在大陸係以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方式參與投資,可考慮將其股份或權益轉讓或變更予第三方或合資方,進而達成退出經營的目的。另外,台商企業如透過境外第三地公司間接持有大陸公司股權,也可於境外轉讓第三地公司股權,從而實現間接轉讓大陸公司股權的目的。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9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