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台灣能源市場現狀與改革必要性
正在加載......
台灣能源市場現狀與改革必要性

589

 

全球正加速推動淨零排放,許多國家和企業都設立了2050年淨零目標。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台灣必須跟上這一趨勢;《電業法》的修正即是回應全球趨勢的重要舉措。展望未來,台灣面對能源的需求,需要持續加大對新能源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並與全球領先企業,世界頂尖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通過這些努力,台灣才有望在新能源驅動下,於全球產業變革中鞏固並提升其地位,從而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更加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角色。

 

文:蔡錦銘

 

 

 

 

全球正加速推動淨零排放,許多國家和企業都設立了2050年淨零目標。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台灣面臨來自國際客戶和投資者的壓力,必須跟上這一趨勢。《電業法》的修正是回應全球趨勢的重要舉措,旨在加速台灣電力市場的改革。修法過程反映了本地市場現況,也凸顯了改革的迫切性和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趨勢。2017年修法前,自1946年台電成立以來,過去台灣能源市場長期由台電壟斷,這種垂直整合模式確實保證了供電穩定,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現今隨著全球淨零排放的壓力與人工智能(AI)等新興產業的崛起,傳統壟斷能源市場的模式已經開始限制了市場的發展潛力。面對多元化的能源需求和創新技術的快速發展,2023年AI伺服器年耗電量約73億度,然而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增加了能源安全風險,凸顯能源轉型的急迫性。2023《電業法》再次修正旨在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提高能源自主性。2017年修法引入綠電自由化,允許再生能源業者直接售電給用戶,開啟了綠能發展新篇章。台灣電力市場長期缺乏市場化的電價機制,難以反映真實成本和市場需求。相比之下,德國自2000年實施可再生能源法案後,通過Feed-in Tariff等機制,使可再生能源占比從6.2%上升到2022年的46% 。

 

《電業法》修法過程中逐步引入市場機制,如允許用戶選擇電力供應商,促進價格合理化,並可建立更加高效透明的電力市場。面對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提高電網韌性成為必要。2024年修法內容納管併網型儲能和需求管理,其目的在強化電網穩定性。全球電力市場普遍朝向自由化發展,台灣為求提高國際競爭力,亦需隨這一趨勢前進。《電業法》的持續修正反映了這一點。修法採取分階段策略,從綠電自由化到逐步開放市場。這不僅反映了改革的複雜性和必要性,《電業法》的修正過程體現了台灣在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中的積極響應,同時也反映了本地市場的獨特需求和挑戰。

 

 

(詳全文 請見工總產業雜誌113年09月號)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