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 穩固臺灣產業發展基石
正在加載......
推動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 穩固臺灣產業發展基石

589

 

文: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依據《202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家數超過167.4萬家,占全體企業達98.88%以上,創造就業逾916萬7 千人,占全國就業人數近八成,銷售額超過28兆元,占比超過五成,不僅扮演經濟最穩定的力量之一,更是產業鏈重要支柱。 

 

但近年來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動能不足、節能減碳淨零發展受限,以及多元通路拓展不易等,衝擊中小微企業發展。行政院推出跨部會的「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藉由「三策略、三配套、一窗口」,落實經濟發展委員會所揭示「創新與包容成長」的政策目標,透過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發展通路,同時搭配優惠貸款、租稅優惠、信用保證等政策工具,降低中小微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壓力與成本。同時,為了有效率地將政府政策傳達到中小微企業,經濟部也透過「馬上辦服務中心」(服務專線0800-056-476),以及單一服務網站 (網址:https://0800056476.sme.gov.tw/),便利中小微企業查詢所需資源,支持我國中小微企業穩健且持續成長。 

 

推動多元策略 助力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發展必經之路。特別是在疫情過後,數位化的趨勢更加明顯,許多企業被迫轉向「線上線下整合」,但這對中小微企業來說是巨大挑戰,背後關鍵在於中小微企業資金不足、缺乏數位人才,加上小型店家數位能力不足,且缺乏合適數位應用方案,難以解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及縮短設備維修時間等營運問題。 

 

經濟部透過「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平台」提供線上學習資源、實體課程培訓、活動資訊等一站式企業學習服務,提供超過 600 門免費課程,並推出中小微企業數位轉型系列課程,包含91門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主題課程,提升中小微企業數位能力,藉由各種培訓課程,可以增強中小微企業數位技能,有效利用數位工具與平台。而這些培訓不僅包括基本數位技能,還涵蓋數據分析、數位行銷等專業領域,得以幫助中小微企業在數位化過程中獲得競爭優勢。 

 

此外,在人才培訓方面,政府開發一系列公版教材,與產學界合作開設AI培訓課程,透過智慧數位學習平台提供線上專區,滿足不同產業與層次的學習需求。此外,為了提高培訓實效性,將培養AI種子顧問、組建AI專家服務團,以客製化輔導中小微企業。同時為應對未來產業發展需求,針對應屆及畢業三年內青年,不限科系,提供跨域數位人才培育課程,設立「企業專班」及「主題學院」兩種培育模式,強調生成式AI創新應用,培養具備跨域思維及實際操作能力的數位人才,為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提供人才支持。 

 

在服務業方面,針對業者實施分級輔導,根據規模及數位能力提供客製化協助,導入通用型數位工具及AI方案,並推動AI場域實證;此外,將與資訊服務業及新創企業合作,為服務業者量身打造AI解決方案,促進智慧轉型與商業模式創新,不僅提升個別企業營運效率,還能帶動整個產業數位化進程,擴大市場通路,提升整體競爭力。 

 

在製造業方面,由學校教授、法人機構、公協會及系統整合商等產學研專家籌組專家顧問團到廠輔導服務,依據製造業AI導入指引,協助業者進行數位化成熟度評估及需求盤點,並針對業者需求,研擬AI導入評估規劃書及發展路徑藍圖,協助業者後續導入作業。若已達到數位轉型深化階段的企業,也將提供補助資源,鼓勵潛力企業建立數據驅動的研發創新模式,或推動二代接班傳承落實數位轉型,進而開發創新商業模式、拓展新市場。 

 

從碳盤查到節能技術 政府手把手推動減碳計畫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淨零轉型已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中小微企業在我國整體經濟占有重要地位,但在淨零轉型過程中,中小微企業必須對自身碳排進行全面評估,而這需要專業知識及技術支持,但許多中小微企業因缺乏相關專業能力,進而影響減碳計畫可行性。另外,轉型過程中的資金也是一大挑戰,許多中小微企業缺乏資金,導致設備無法更新及技術難以升級。 

 

經濟部對此針對淨零轉型措施,提供專業減碳諮詢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制定減碳計畫,包括能源使用評估、碳排放計算及減碳目標設定等,而這些服務可以協助中小微企業掌握自身碳足跡,制定可行減碳策略。例如:從碳盤查、節能輔導、自願減量專案輔導、淨零/智慧化人才培訓、數位工具以及成效擴散,循序漸進提升中小型製造業面對低碳轉型的調適力及減碳力,加速導入高效率節能技術與設備、能源管理資通訊技術,並結合平台技術商或能源技術服務 (ESCO)業者,共同推動深度節能工作,或者結合環境部抵換專案或自願減量專案機制,促使產業更積極投入減量作為,以提升產業減碳成效。 

 

經濟部也提供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協助汰換營業場所老舊空調設備、照明燈具及以系統化節能改善專案建立示範模式,並辦理服務業節能診斷輔導,分析業者能源使用情形,提供改善建議方案及諮詢服務,且依個案需求媒合ESCO業者,落實汰換設備及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等改善作為,以達到節能減碳;另外,針對年用電度數8萬度(含)以上的中小用電戶,也推出補助中小用戶導入節能服務,從現況訪談、專業儀器量測,並與中小用戶針對問題意見交流,提供現場診斷報告及後續導入ESCO業者服務。 

 

品牌定位到國際行銷 政府推動臺灣共同品牌 

 

隨著消費者行為改變,企業需整合線上線下管道,才能有效觸及不同型態的消費者,增強自身品牌影響力,提升市場競爭力。然而,我國小型店家缺乏與通路商協商能力,商品難以拓展,且品牌國際知名度不足、海外通路少且單打獨鬥、過度集中部分市場,加上中小企業缺乏人力、物力等資源,以致不易開發海外市場。 

 

為了積極推動共同品牌發展,經濟部提供專業輔導,助力中小微企業在競爭激烈市場中取得成功,包括提升品牌價值,協助中小微企業定位品牌,並轉化為視覺、產品及服務,以Taiwan Select品牌於國際展會、通路設立專區或快閃活動,推動食品業進入國外通路,另以Taiwan Excellence鎖定資通訊、智慧醫療、智慧機械、運輸金屬、運動器材等我國優勢產業產品,進軍國際重要專業展覽及臺灣形象展,於展中設立臺灣精品館推廣,協助中小微企業以實體或電商通路方式開拓目標市場,?理促銷活動,擴大對我國精品的購買意願。 

 

另外,為了擴大海外市場布局,協助中小微企業掌握海外市場需求,經濟部提供專案協助及諮詢服務,以多元創新及整合性行銷作法,協助中小微企業布建海外行銷通路,例如:發貨倉庫、展示中心等,提供進入海外市場諮詢及輔導,藉由分散市場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加中小微企業海外市場占有率;另為了協助連鎖加盟企業提升經營能力、國際化人才培育,導入智慧應用,將強化品牌輸出海外能量,優化國際拓展策略等,且建立國際拓展交流平台,辦理品牌聯合行銷,參與國際連鎖展會、商機媒合及國際市場情資與商情調研等方式,協助優質連鎖品牌進軍國際及挖掘市場機會。 

 

在促進在地經濟方面,將全面提升商圈及傳統市場競爭力及吸引力,包括協助商圈店家提升數位應用能力,鼓勵運用數位工具與雲端服務,營造友善的消費環境,提升經營軟實力,且透過輔導商圈跨域合作串聯,強化通路拓展,並應用數據創新服務模式,推動數位轉型,活絡商圈經濟發展。同時,以觀光導向提升全國商圈品牌價值,藉由商圈示範輔導,導入設計美學,協助商圈發展低碳環境、開發特色商品及廊帶型遊程,且引導商圈提供友善服務,優化服務體驗,擴大集客力並吸引國內外旅客,帶動觀光消費。 

 

此外,將持續配合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政策,輔導在地企業發展新經濟、新商業模式,活化在地場域,落實地方經營概念,吸引青年留鄉與返鄉。同時結合各縣市政府力量,重新尋找並評選出最具特色的地方產業,進一步輔導、推廣及媒合企業資源,提升地方產業營運量能、建構完整的城鄉產業生態圈,打造城鄉特色品牌。 

 

政府注活水 強化30人以下中小微企業數位能力 

 

為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數位轉型,經濟部推出「30人以下數位轉型協助及優惠貸款」方案,針對員工3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業,補助培訓員工數位技能及導入數位軟體工具,每人最高補助1萬元,每家企業最高可獲10萬元補助。聘用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低收入戶的企業優先補助。另受補助企業若於115年6月30日前藉由數位轉型為員工加薪,增加補助該企業額度10%金額。 

 

此外,為協助中小微企業聚焦數位轉型、淨零轉型、通路發展三大策略,經濟部透過資金支持帶動中小微企業轉型動力,規劃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優惠貸款為配套措施,以簡易申貸、保證成數最低九成,保證手續費以年費率0.1%計算、優惠利率2.22%,以及貸款額度250萬元以內,另提供利率1.5%、為期6個月的利息補貼等優惠措施,做為中小微企業轉型發展的動能,強化企業經濟韌性及競爭力。 

 

激勵企業增僱員工、為員工加薪 政府持續優化中小企業發展條例 

 

經濟部為鼓勵中小企業多元增僱,提高基層員工薪資水準,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法,已於113年8月7日修正公布,並於同年12月4日會銜發布修正「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優化租稅優惠措施適用對象及範圍、申請期限及程序等事項。本次修法針對增僱員工租稅優惠,維持現行年齡24歲以下並納入65歲以上高齡本國籍基層員工為適用對象,刪除景氣啟動門檻(失業率須連續6個月達3.78%),並將薪資費用加成減除率提高至200%,得自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另針對員工加薪租稅優惠,同樣刪除景氣啟動門檻,並提高薪資費用加成減除率至175%。此外,經濟部已公布113年及114年基層員工適用範疇為新臺幣6.3萬元,未來也將依據勞動部公布職類別薪資調查結果,逐年滾動調整,以契合國內薪資水準實況。 

 

鼓勵為員工加薪並提供額外信保額度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為完善企業財務融通機制,以提高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意願,經濟部運用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保證功能,結合中小企業融資、保證、投資及輔導資源,鼓勵中小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對員工加薪,期以帶動國內薪資水準成長。另外,新增「鼓勵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之額外額度保證措施」,只要符合信保基金保證對象的中小企業,並對員工加薪經金融機構或信保基金核認屬實者,額外提供同一企業保證融資總額度最高3,500萬元、1,000萬元以下保證成數最低九成,最高九成五,超過1,000萬元最低八成,最高九成,保證手續費年費率0.1%,以解決中小企業因擔保品不足,無法順利取得營運資金等問題。換言之,只要企業為員工加薪後,可以向經濟部申請額外融資保證,同時根據企業為員工加薪情況,融資保證的成數也會進行調整,降低貸款風險,提高金融機構貸款核貸意願。 

 

未來展望:臺灣中小微企業的機遇與轉機 

 

中小微企業好,臺灣經濟才會好;中小微企業越穩定,臺灣社會才會越安穩。政府在推動高科技產業的同時,也會挹注大量資源協助中小微企業雙軸轉型,全面提升經營體質及生產力,走向國際市場。此外,透過優惠貸款等政策措施,企業將能更容易獲得資金,進行必要的升級及轉型。期待藉由政府各項政策推動,逐步協助企業克服困難,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g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