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總會服務網 -- 從工總調查看川普2.0的大陸台商動向
正在加載......
從工總調查看川普2.0的大陸台商動向

589

 

文:黃健群(工總大陸處處長)

 

 

 

 

農曆新年剛過,小龍年一開始,大陸國務院即審議通過所謂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希望透過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要求、優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範圍等方式「穩存量、促增量、提品質」,以更多務實舉措吸引利用外資。事實上,農曆年前的1月17日,大陸商務部公布2024大陸外資投資概況;雖然大陸當局強調新成立外資企業有59,080家,同比增長9.9%;但並不否認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262.5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7.1%的事實。 

 

雖然大陸官媒解釋,由於大陸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大陸進入所謂高質量發展階段,因此無法快速反應跟上大陸市場變化的外資企業自然會遭到淘汰。即使如此,官媒仍強調大陸並不是不需要外資,而是從只注重「引進外資」轉向「引進來、走出去」並重階段;外資仍扮演大陸發展的關鍵樞紐。 

 

亦即,「招商引資」、「投資中國」仍是大陸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但面對經濟產業的轉型與變化,以及川普2.0帶來的地緣政治衝突,大陸台商將會有怎樣的投資動向?本文透過對工總2024年的例行調查,探討此問題。 

 

台商的營運狀況及對大陸投資環境的評價 

 

從台灣官方統計數據來看,近年來,台商投資大陸呈現明顯衰退趨勢。2023年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共328件,金額約為30.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9.8%,占台灣對外投資額比重則為11.4%。2024年台灣對大陸的投資共310件,金額約為36.5億美元,雖然金額較上年同期增加,但件數則持續減少。事實上,自1991年台灣有統計以來,台商投資大陸件數最高是2003年的3,875件,金額最高的則是2010年的146億美元。但自2018年以來,台商投資大陸件數持續下滑,投資金額也再未超過百億美元;2018年還有84.9億美元,2019年則腰斬至41.7億美元,此後,台商投資大陸金額每年維持不超過50億美元。 

 

大陸官方對於台灣官方統計的台商投資衰退數據顯然有不同看法。大陸官方認為,台企使用在大陸獲取的利潤「再投資」占比明顯提高,這部分並未被列入統計。然而,無論如何,全球產業鏈重組下的大陸台商投資,將呈現新的樣貌。 

 

一、在陸台商預測2024年營業狀況相對較差 

 

根據工總調查,和2023年的營業狀況相較,台商對2024年在大陸事業的訂單與營收的預測普遍呈現負面看法,有將近六成(58.3%)台商預期大陸訂單或營收將減少,認為增加的不到兩成(17.9%),不變者則超過兩成(23.8%)。營業利潤方面,有超過七成(74.2%)的台商預期2024年利潤將比2023年減少,僅有一成多(14.5%)的台商認為利潤將增加,表示不變者則占一成左右(11.3%)。 

 

也就是說,台商對2024年的營業表現預期,呈現負面看法居多。綜合來看,台商認為大陸的經濟面臨盤整,加上美國對大陸的科技戰、貿易戰仍在持續,因此預期2024年營運表現將較2023年衰退。 

 

二、在陸台商未來3-5年營運規劃較為保守 

 

由於前景仍未明,因此根據調查,台商未來3-5年的在大陸的營運規劃,包括規模、產能、雇用員工等,都呈現相對的保守。 

 

調查顯示,超過七成(75.5%)台商表示營運規劃維持「不變」,兩成左右(21.9%)的台商表示將「減少」,不到一成(2.7%)的台商表示會「增加」投資。至於產能利用方面,超過六成(66.9%)台商將下調產能,選擇「增加」(15.9%)與「不變」(17.2%)的占比各不到兩成。在雇用員工規劃方面,將近七成(68.9%)的台商計畫「減少」雇用員工,另有接近三成(28.5%)表示「不變」,只有不到一成(2.7%)選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和2023年相較,台商表示未來3-5年投資規模將增加的大幅減少(由10.6%下降到2.7%);預期產能減少的亦由38.7%大幅升至66.9%;預期雇用員工增加的由17.2%大幅下降到2.7%;預期雇用員工減少的則由41.6%大幅增加到68.8%。 

 

三、台商對大陸優惠政策的看法 

 

大陸近年來頒布諸多投資政策,其中包括許多的「惠台商」政策;但台商感受如何? 

 

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大陸台商認為「協助在大陸融資、上市等金融支持」幫助最多,所占比例超過四成(41%)(填答「很有幫助」及「有幫助」者),其餘的大陸政策優惠選項,認為有幫助的都在兩成左右。相較於有幫助的占比,認為「沒影響/不適用」的台商,三個選項的平均占比超過七成(71.5%)。由此可見,大陸台商多認為優惠政策確實起到一定的效用;但是整體市場景氣依舊低落,因此優惠的效果相對有限,金融政策方面較受到台商認同。 

 

四、台商對大陸產業現狀及監管措施的意見 

 

雖然大陸對提出一些所謂的「惠台商」政策,但近幾年也強調要注重產業安全;因此頒布不少監管法令。台商對大陸產業現狀及監管措施的意見為何?這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調查結果顯示,大陸台商對「產能過剩」問題最為擔憂,占比將近八成(77.5%)(即填答「非常擔心」與「有點擔心」者),其中表示「非常擔心」的比例更超過四成(45.7%)。至於對「大陸供應鏈自主化及在地化」感到擔心的台商比例超過四成(43.7%),不過有將近六成(56.3%)認為比較不需要擔心(填答「不太擔心」與「完全不擔心」者)。此外,有超過七成(72.2%)的台商表示,對大陸的「數據監管及新修訂《反間諜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等措施」並不感到擔憂,一方面是台商認為在合法合規的經營之下,不擔心大陸政府的監管;一方面是大陸的產業監管主要針對大型企業或特定產業(例如平台經濟或數據安全),台商在大陸多以中小企業傳產為主,並非大陸法規監管的重點對象。此外,雖然不少台商憂心大陸經濟路線的「向左轉」,但整體來看,發展經濟仍是大陸的政策主軸。 

 

五、對大陸投資經營環境的評價 

 

總的來看,大陸台商如何評價大陸投資環境?根據2024年的調查,有超過七成(73.5%)台商表示「看壞」,表示「看好」的則只有兩成左右(21.9%),保持「普通/中立」者不到一成(4.6%);這樣的數據符合上述「預測2024年營業狀況」的調查結果。值得注意的是,比較近三年調查,2024年台商對大陸投資經營環境「看壞」的比重大幅上升,從2022年的20.7%,到2023年的25.9%,急遽升高到今年的73.5%。 

 

進一步了解,這個數據主要反映台商對2025年地緣政治、美中貿易戰加劇的憂心;特別是川普2.0勢必要對大陸加徵關稅,對於以美國市場為主的大陸台商來說,將面臨供應鏈的再一次重組。 

 

 

台商的策略選擇及投資布局 

 

從上述台商的營運狀況及對大陸投資環境的評價來看,顯然台商投資大陸的趨勢跟內涵已經面臨轉變。因此,接下來要了解的是:因應新的情勢變化,台商會做怎樣的策略選擇? 

 

一、台商的策略選擇 

 

無論減少或增加投資,對台商來說,「市場」是抉擇的重要關鍵。2024年調查顯示,台商未來投資布局主要以「轉投資大陸服務業/事業多元化發展」為主(51%),其次為「在大陸強化研發、品牌與行銷措施」(47.7%)及「增加對大陸以外地區投資」(43.1%),占比均超過四成。值得注意的是,超過兩成台商(23.2%)考慮「結束大陸事業營運」。 

 

檢視2022-2024調查的關於台商「未來投資布局策略」變化,可觀察到「轉投資大陸服務業/事業多元化發展」的增長最顯著,成長超過兩成;但是「強化研發、品牌與行銷措施」卻衰退近兩成,不過仍維持在五成左右;而「增加對大陸以外地區投資」則連兩年下滑,但仍保持在四成以上。「考慮結束大陸事業營運」的規劃,在前兩年均維持在一成左右,而今年卻呈現倍數增長。基於此,可發現台商投資大陸意願已不如以往;進一步了解,由於大陸本土產業的競爭及投資環境的變化,再加上接班問題,讓許多以傳產為主的中小企業台商有「不如歸去」之感,因而在陸台商不但考慮更多元發展的比例增加,同時考慮結束大陸事業營運占比亦創新高。 

 

事實上,許多台商認為,大陸正面臨通貨緊縮、房地產衰退等問題;且在美國的科技戰與貿易戰影響之下,未來3至5年的經濟成長空間相對較小。基此,減少對大陸投資與遷出大陸事業的台商,在可預見的未來預料將會遞增。 

 

進一步來看,2024年表示「增加對外地區投資」的台商,將近七成(67.7%)選擇回台台灣,其次超過三成(32.3%)選擇新南向重點國。如以個別國家觀察,除台灣外依序為越南(16.9%)、泰國(10.8%)、菲律賓(3.1%)、印尼及歐洲(1.5%)(請見表7)。深入探究結果顯示,有意增加對外投資的台商,主要是配合客戶對大陸以外市場投資,建置新的產能分散風險;但亦有部分台商表示,在投資區域的選擇上,會以靠近大陸市場的地區為主。 

 

二、台商希望加強開發的市場:大陸、東協 

 

台商為降低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配合客戶遷移生產基地,已開展新的銷售布局策略。調查顯示,台商未來擬加強開發的銷售市場區域主要仍集中在大陸(42.4%)和東協(41.7%),其餘希望加強開發的地區依序包括美國(15.9%)、日韓(2.6%)、歐洲(0.7%)。整體而言,有超過五成(57.6%)台商未來將選擇加強開發大陸以外的市場,特別是有地緣及勞動成本等優勢的東協國家,不過在占比上,大陸市場依舊是台商的第一選擇。 

 

三、台商選擇「減少」或「增加」投資大陸的理由 

 

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產業的變革,有些在陸台商選擇減少或撤出大陸;有些台商則選擇加碼投資。 

 

根據2024年調查顯示,大陸台商考慮「減少/遷出大陸投資」的主因是「內需市場需求降溫」(87.4%),有超過五成反映擔憂「當地業者不當競爭」(51%),四成左右表示「環保要求提升」(42.4%)、「地緣政治風險」(40.4%)、「客戶要求/配合上下游遷出」(39.1%),其餘因素占比則都在兩成以下。與此同時,亦有超過九成(96.7%)台商表示因為「內需市場潛力」「考慮繼續或增加對大陸投資」;另有超過七成(70.2%)台商表示大陸「產業供應鏈完整」。其餘包括「FTA及RCEP降稅優勢」(35.1%)、「基礎設施較其他國家完善」(28.5%)、「新興產業供應鏈商機」(16.6%)、「配合品牌大廠布局」(13.3%)等,都是台商續留或增加大陸投資的主因。 

 

值得討論的是,「內需市場」成為左右台商投資動向的主因;由於美中貿易戰已持續多年,且台商對川普回任已有相當準備,再加上台商基本上多配合客戶要求進行產能轉移,因而「地緣政治風險」已非台商減少/遷出大陸投資的主要考量。 

 

結論:全球供應鏈重組是現在進行式 

 

面對川普2.0加徵關稅,預料大陸除了祭出對等報復,一方面透過擴大內循環能量、另一方面加速市場多元化因應。如同作者曾論述的,對大陸台商來說,不同型態、規模的大陸台商,將可能以「三新」因應:首先,新東向。第一波貿易戰享受到轉單紅利的台灣、東協、東歐、中南美洲等,都是川普認為「賺了美國錢」的國家/地區。為了杜絕「洗產地」,除了回到美國生產,川普2.0將不再支持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因此,資本額或毛利率較高、以美國為市場的台商電子產業,以及伴隨製造業需求的相關服務業,將再興起一波「東向」美國投資潮。其次,新陸商。以代工為主的製造中小企業台商,若是處於「毛三到四」、「坐二望一」的低利狀態,再加上技術門檻不高,顯然不具備「東向」投資的條件。因此,在大陸加速梯度轉移政策下,這類型的大陸台商將由沿海向中西部、各地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邊境地區轉移。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陸進口替代政策力度的加大,例如鼓勵台商上市,大陸台商將進一步的在地化,甚至進一步鑲嵌在大陸在地供應鏈,成為所謂的新陸商。最後,新產業。貿易戰1.0時,由於大陸台商產品具有產能快、效率高、交期穩、品質佳等幾大優勢;以致即使被課徵額外關稅,美國進口商在沒有更好替代來源前提下,仍選擇與大陸台商分攤關稅。在大陸當局加速推動新興及未來產業、同時加大服務業的升級此刻,大陸台商勢必順應並透過產業的升級轉型,增強產品的競爭力與不可替代性因應貿易戰2.0。(註1) 

 

事實上,無論進行怎樣的策略選擇,對台商來說,關鍵就是生產要素成本的考量,以及選擇並創造最有利供應鏈。也就是說,雖然川普的不確定會讓台商「懷疑人生」;但台商仍會根據情勢的變化,選擇新東向、或成為新陸商、或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因應。川普2.0才剛開始,其關稅政策仍在變化中;全球供應鏈要如何重組?要看川普接下來如何出招。 

 

註1 請見黃健群,「川普回歸,大陸及台商怎麼辦?」,工商時報,2024年11月26日。

 

 

 



gotop